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眷村歲月 在這裡停格 系列報導(十六)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四四南村 老眷村變身文創基地 文/蔡宗沂 圖/本刊資料室

 說起臺北市信義區,多數人的印象是「臺北一○一大樓」或百貨公司林立及各企業、金融總部聚集的繁華景象。

在這熱鬧的商業區裡,有處由臺北地區第一座眷村「四四南村」變身為文創基地的「信義公民會館」。雖緊鄰臺北市商業中心,但老房子隔開了商業區的喧囂,坐擁綠色小山丘和無垠藍天,在新舊文化雜揉下,不只是遊客拍照、歇腳的好去處,同時承載了歷史的風華及不少人的回憶。
 
以兵工廠為中心
「四四南村」位於臺北市信義區西側,約由臺北市基隆路二段、忠孝東路五段、松平路、莊敬路一帶環繞而成。這裡在清代因附近地勢低平,加上瑠公圳幹線自頂埔、內埔流入今信義區六張犁的信安街、三張犁的四四南村附近,當時附近或為農田埤塘,或為荒地,人煙稀少。對日抗戰勝利初期,因這裡地廣人稀,政府便將由大陸撤退來臺的官兵及眷屬陸續遷入本區安置。
 
民國三十七年,國、共內戰告急,當時設於山東青島的「兵工署第四十四兵工廠」的員工及眷屬,分六批搭乘太康輪渡海來臺後,至本區原日軍陸軍庫房暫住,並更名為「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」。
 
來到陌生之地,兵工廠員工及眷屬仍心繫故鄉,懷著一年半載後便能返鄉及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,在兵工廠內,以布幔為隔間展開生活,並開始在兵工廠南邊,原日軍射擊場,興建眷村。
 
因眷村地處「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」南邊,故名「四四南村」,當地居民多以「南村」稱之。後來人口增加,陸續增建「四四東村」及「四四西村」。民國四十年,三村俱成,成為兵工廠員工及眷屬們度過下半輩子的落腳處。其中「南村」和「東村」多為無軍人身分的技工居住,「西村」多為軍官及眷屬居住。
 
「四四南村」分為「甲、乙、丙」三字號:「甲字號」在今莊敬路以西、「乙字號」在今莊敬路以東、「丙字號」則與今信義國小相鄰。房舍最早以木材、竹籬、石灰及瓦片建築而成,後來以磚牆穩定結構,為連棟式斜屋頂平房,空間形式採「魚骨狀」架構排列,每棟均分成前後住戶。民國五十年代,四四南村附近多為稻田、沼澤,還有軍用靶場,村子離市區有一段距離,算是臺北的「鄉下」。
 
四四南村大型公共空間主要位於信義路五段二十八巷的籃球場,還有在村內巷道上的自治會、公共廁所與巷弄等。籃球場平時是打籃球、騎腳踏車及遊戲的地方,晚上則成為放映電影和聊天的空間。偶有居民用來晒被子、窗簾等。此外,村裡間的巷弄也是重要的公共空間,有時會有小攤販販賣物品。
 
原眷戶、「四四南村文史工作室」負責人陳慶祥回憶表示,以前男孩子們會在村子旁的瑠公圳游泳,也會在池塘中抓魚、抓泥鰍,現在想起來仍回味無窮。此外,以前放電影時,是兵工廠派軍車載來電影放映器材,在「ㄇ字型」的杆子上掛上布幕,大家搬來板凳,便坐在籃球場上看電影。陳慶祥笑道:「在布幕前、後都能看電影,但如果要看字幕,只能在正面看。」
 
眷村變身文創區
民國六十九年,配合信義計畫區土地開發與眷村改建,四四兵工廠遷至臺北縣(今為新北市)三峽,四四南村開始改建。民國八十八年,四四南村居民全部遷至新完工的世貿新城,眷戶陳慶祥成立「四四南村文史工作室」,積極推動保存運動。
 
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九十年將四四南村眷舍登錄為臺北市「歷史建築」,規劃在首重「外觀」復原的原則下,將老舊破損的眷舍整修為市民休憩及聚會的公共空間,並盡量保留原眷村街巷生活空間,如:魚骨狀排列方式、窄巷及老宅。
 
此外,與信義國小採開放式圍牆,讓國小與南村融合一起,成為社區運動休閒公園及文化中心。同時,將部分乙字號建築做為信義國小校史室及校友會館,提供鄉土教學使用,及藉由設置公共藝術設施及路口意象,強化眷村歷史記憶。
 
除了原有的眷村老宅、巷道等,中央廣場的設計將原來眷村與公園做巧妙的連結與轉化,創造多元、開放空間新意象,其中最特別的是,草坪特別設計成「屋頂」形式,讓來訪民眾除了沿著巷弄空間體會眷村生活,也有機會如同原眷戶一般「爬上屋頂」。
 
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,由眷村、防空洞、碉堡等改建修復而成的「信義公民會館暨眷村文化公園」正式啟用,供民眾見證臺灣歷史發展,認識眷村的人文特質。
 
園區規劃成A館—特展館(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的「臺北市信義親子館」)B館—眷村展示館(以文物展示、懷舊照片等介紹四四南村文化史)、C館—展演館(目前由「好丘」輕食店租借)、D館—社區館(景新里的里民活動場所及供民眾租借之場地)、中央廣場與眷村文化公園。
 
除有靜態文物展覽,供人們追憶眷村以往的種種,也保留部分住家原貌,讓參觀者體會當年的純樸風情。此外,中央廣場常常舉辦文創市集活動,常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好用小物;若想打牙祭,可到園區內的「好丘」輕食店,裡面除了是餐飲空間,也設有販售在地品牌、文創商品與小農產品等的攤位,供懷舊、尋寶。
 
昔日風華今重生
現在的「四四南村」仍保有眷村房舍低矮樸素的外觀,昔日的狹窄巷弄、通幽小徑,如今也別有一番風貌。與高聳的臺北一○一大樓及周邊的現代建築,形成強烈的對比,但也在充滿歷史與現代感的臺北都會區裡,呈現了多元的都市風貌。
 
陳慶祥則感嘆,改建後的外觀、內部結構與巷道,已和兒時的樣子不同。不過,他仍樂意接受信義區公所委託至會館中導覽解說,讓更多人認識四四南村的歷史與變遷,感受昔日的絕代風華,與今日的重生。
 
「四四南村」的老宅就像「任意門」,讓人可以隨時穿越現代與過去,在饒富趣味與文化內涵的交錯空間裡,承繼前人的辛勤,開創眷村文化更美好的未來。
(點閱次數:938)